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萧县花鼓戏
萧县花鼓戏,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。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流派之分,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。它源自安徽民歌发展而成,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“三小”演唱。萧县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,音乐曲调三百余支。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、打锣腔、牌子、小调四类,都有粗犷爽朗、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。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萧县花鼓大筒、以及唢呐、琵琶、笛子、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。曲调活泼轻快,旋律流畅明快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萧县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,不但整理了如《刘海砍樵》、《打鸟》等传统戏,而且创作了《双送粮》、《姑嫂忙》、《三里湾》等不少现代戏。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,风靡海内外的萧县花鼓戏名剧《刘海砍樵》,其脍炙人口的“比古调”唱段,深受萧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所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