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泗州戏

泗州戏,泗州戏和淮海戏、柳琴戏统称拉魂腔,传唱于黄淮平原的苏鲁豫皖结合地区。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,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伴奏乐器以琵琶、梆子、坠胡、柳琴为主。2006年5月20日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,原名拉魂腔,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,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它与山东的柳琴戏、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"拉魂腔"发展而来,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。

泗州戏是与徽剧、黄梅戏、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,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,以优美的唱腔,动听的旋律,唱响淮河两岸,大江南北。流行于安徽省淮河两岸,原名"拉魂腔"。

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、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,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。

泗州戏代表性传承人有:吴佳英、闵现祥、杨艳菊、张红、武功辉、姚玲、汤文娟、刘刚、王娟、姚玉友、王怀斌...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