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璧糕点八样
灵璧糕点八样也称点心,我们灵璧这里习惯称为“馃子”,馃子是民间百姓最喜爱的食品之一。
过去,灵璧走亲访友、探视病人总要到街上称几斤用油纸包裹、纸经绳捆扎的糕点(高档一点的包装是用方形木盒),拎着出门,这就算是当时最好的礼品了。因此街上就出现不少从事糕点加工的作坊,谓之“糕点坊”。
游集糕点是自清朝光绪年间流传至今的灵璧传统点心,起源于远近闻名的老字号“刘记万盛糕点坊”,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,现为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,主要产品有蜜三刀、羊角蜜、花生酥、条酥、金钱饼、芝麻薄脆、大芙蓉、花生饼。每一种糕点加工工艺都不尽相同,由精制面粉与优质白糖、芝麻、花生等制作而成。
刘师傅继承祖业,在游集镇开办了一家规模化食品加工企业“灵璧县盛康食品厂”,专门从事传统糕点制作,并已成功注册“盛康”商标。目前刘师傅正在申报灵璧传统糕点“八大样”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过去传统糕点品种很多,但我们这里最著名要数“灵璧糕点八样”,即:三刀、羊角蜜、麻片、马蹄酥、雪饺、芙蓉、金钱饼、寸金。每一种糕点加工工艺都不尽相同,有的属于油活、有的属于炉活、有的属于糖活。
说到这里刘先生介绍了传统糕点坊的设备及其工具。过去糕点坊制作工序复杂,设备工具繁多,一般有烘烤用的土炉或吊炉,碾皮的磨盘、几张大案桌、几口烧柴的大铁锅,另外还有各种花刀、糕刀、烫刀、模具、走锤(滚轴)、捞罩、箩筐、面盆、铲勺等。制作糕点的原料有:面粉、白糖、蜂蜜、糖稀、猪油、豆油、蜜饯等。